1、需要一名精通服装工艺,精通工价预估的管理人员,精准,权威。这是首要条件,所谓的不是金刚钻,别揽瓷器活。定缝制工价的那个人,一定要见多识广,一定要是从一线做起来的具有丰富行业经验及职业素养的人。学历再高,理论素养再强,只要没有长时间的一线服装生产操作经验,都是白搭,当然现在也有很多标准工时软件,可以通过采购标准工时软件协助IE人员定出合理的工时工价。
2、哪个服装企业都要赚钱,视情况定吧。如果服装企业效益好,利润高,可以适当高点。如果效益一般般,不求太高,但整体工资要比同行高那么一点点。因为计件制度一旦形成,那么,真正能留在服装企业里长年工作的基本上都是些行业里技能过硬,能打能拼的工人。
3、在计件制的服装企业里,工资低点还不是最关键。最最要命的是有人低有人高,人都是不患贫而患不均的。工人的攀比心很强,同行的平均工资是四千,你服装厂里计件工人最低工资是一万,最高工资是两万。理论说应该没问题,但实际上就会出大乱子。工资平均很重要,哪怕低到人均四千,只要没有太高太低的情况出现,也不会出太大的乱子!
4、服装工人在意的是努力工作一个月之后拿到手里的钱是多少。钱是最实在的。有些服装企业实行计件工资制度的企业依旧要严格遵守作息时间。该上班时要上班,该下班时才下班。很多服装企业的管理者陷入一个误区。他们认为,反正工人是计件的,你做了就有钱,多劳多得,不劳不得,你上不上班关我什么事?如果是这样,那就大错特错了。服装企业的制度还是要的,松散的工人,必然带来松散的管理,松散的管理,必然带来松散的品质及服务。到最后,会有章不依,有令不行。
5、服装计件制不是单单定个单价就了事这么简单。作为服装企业的管理层,要深悉计件制的弊病。那就是再高水平的工价制定者制定出来的工价也会有一定的高低,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。哪怕你就是能达到理论状态下的绝对平均,由与工人有勤快不勤快之分,有力气大小之分,有天生的动作快慢之分。